健康 / 便利 / 快速 / 放心
3月份,受市场流通粮源偏紧的影响,小麦价格稳中维持小幅上行。尤其在其他粮食品种如玉米、稻谷等运行疲弱的情况下,特立独行的市场行情可以说是“一枝独秀”。
数据中心监测显示,截至3月31日,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318元/吨,周比涨3元/吨2016年第11期中储粮全国小麦收购价格指数135.74,周比上涨0.69%。
据另数据监测系统显示,3月小麦行情稳中有涨,月初报价2384.00元/吨,月末报价2390元/吨,涨幅0.25%。
从当前小麦市场运行状况来看,市场有效供给仍显得偏紧,估计四月份这种格局难有大的改观,预计小麦价格仍有望维持坚挺。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将逐步转入季节性消费淡季,终端支撑动力减弱,相对平衡市场供需格局难以打破,小麦价格波动空间也仍将有限。
市场流通粮源减少,麦价稳中小幅上行
进入3月份以来,国内小麦市场价格走势相对坚挺。原因是流通市场小麦粮源不断减少,而国家临储小麦拍卖由于底价高企又难以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,因此导致小麦市场供需状况显得偏紧。
截止3月31日,山东济南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440-2460元/吨,河北石家庄地区进厂价2440元/吨左右,河南郑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2440元/吨左右,江苏徐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2420元/吨左右,多地价格较月初上涨20-60元/吨。
南方销区制粉企业对主产区小麦需求略有下降,主要是进口小麦价格优势明显,采购进口小麦较多。当前广东广州地区江苏产中等白小麦到港价2480元/吨,中等红小麦到港价2520元/吨福建福州地区企业2015年江苏产三级红小麦港口成交价2510元/吨,三级白小麦港口成交价2450元/吨,基本稳定。
受小麦价格坚挺、玉米价格走弱的反向影响,3月份主产区小麦玉米价差不断扩大。目前华北黄淮产区小麦玉米价差普遍超过700元/吨,其中山东地区价差超过750元/吨,较3月初扩大90元/吨左右,较2月初扩大230元/吨以上,饲料小麦需求继续续受到抑制。
制粉企业两头受压,加工陷入普遍亏损
进入3月份以来,国内制粉企业运行困难加大。一方面,小麦价格稳中有涨,原料进厂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下游终端产品面粉价格上调困难、而麸皮价格似自由落体、跌跌不休,制粉企业身处“夹板”,两头受压。
3月31日,河北石家庄地区制粉企业特一粉出厂价格为3100-3140元/吨,山东德州地区特一粉出厂价格为3120-3160元/吨,河南周口地区出厂价为3060-3100元/吨,江苏徐州地区出厂价为3120-3180元/吨,维持平稳。据一些制粉企业反映,为缓解企业运行的压力,近来也尝试小幅上调面粉出厂价格,但所收效果并不理想。原因是面粉销售市场竞争激烈,再加之终端需求并非旺季,上调面粉价格就意味着失去市场。
3月份,制粉企业麸皮出厂价格下跌明显。河北石家庄地区麸皮出厂价为800-840元/吨,河南郑州地区出厂价860-900元/吨,江苏徐州麸皮出厂价为900-940元/吨,安徽宿州地区出厂价940-960元/吨。据了解,春节以后至今麸皮价格已累计下跌200元/吨左右,跌幅达20%。
由于小麦价格的回升及麸皮价格的下滑,3月份以来制粉企业加工效益受到大幅的挤压,多加工多赔、少加工少赔,普遍的亏损已成常态。
监测显示,3月份主产区制粉企业理论加工亏损在40—50元/吨,而1—2月份加工利润普遍在30—90元/吨之间。截止月底一周的平均开工率为46%,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企业小麦库存指数为42.5,持续低于50的常年同期平均水平。
临储拍卖交易回暖,整体成交仍处低位
3月29日,国家临储小麦竞价销售共投放116.58万吨,成交2.03万吨,较上周增加6529吨,连续2周创去年7月中旬以来最高。
3月份,受市场流通粮源减少的影响,国家临储小麦拍交易有所回暖。据统计,3月国家共投放临储小麦共计358.01万吨,实际成交3.78万吨,平均成交率1.06%。成交量较2月份增加3.132万吨,成交率提高0.872个百分点。
国家临储进口小麦拍卖,3月份共投24.823万吨,实际成交1.8982万吨,平均成交率7.65%。成交量较2月份增加1.081万吨,成交率提高2.28个百分点。
汇总数据显示,截至3月29日,2014年产政策性小麦累计成交675.2万吨。其中,江苏省累计成交380.95万吨,安徽省累计成交142.23万吨,湖北省累计成交36.83万吨,河南省累计成交115.21万吨,山东省全部流拍。
国家临储小麦尽管成交状况有所回暖,但整体成交状况仍处于较低位置,原因是拍底价高企,政策小麦无优势难以进入市场。笔者认为,鉴于市场流通小麦粮源偏紧的现状,后期的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成交或会继续好转,但受抑于高企的拍卖价格,政策性粮源大批量进入市场仍然受阻。
新麦苗青长势欠佳,生产炒作几率不大
近日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潘文博表示,当前总体看小麦个体偏弱,群体相对不足,今年的小麦苗情是近五年来最差的一年。原因是去年提前越冬一周左右,今年1—3月出现了3次寒潮天气,给小麦生产带来了问题。
此前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,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23%、75%,其中一类苗主要集中在华北、黄淮等主产区。
从河南、河北、山东三大主产省来看,河南一、二类面积占88.7%,较去年同期减少4.3%。河北一类苗减少、二类苗增加,三类苗略增,其中一、二类苗占90%左右。山东一类苗面积占44.9%,不到全省播种面积的一半,比上年减少5.3个百分点。二类、三类苗面积占36.8%和16.2%,分别比上年增加1.3百分点和5.5个百分点。
4月份主产区小麦将陆续进入关键生长期,天气变化对产量影响较大。按以往规律,小麦市场能否因生产发生炒作,天气的变化固然是重要的方面,但此影响能否触动市场供需预期将是决定性的条件。从当前国内小麦市场来看,虽然小麦流通市场粮源显得偏紧,但市场的整体供需仍然宽松,尤其国家政策性小麦库存依然庞大,市场的供给很难出现“缺粮”的现象,在各市场主体对小麦行情长期预期看淡的大背景下,因生产而发生市场炒作的几率仍然不会大。
供需格局暂难缓解,四月麦价仍望坚挺
从当前小麦市场运行状况来看,3月份有效供给已显得偏紧,估计四月份这种格局难有大的改观,预计小麦价格仍有望维持坚挺。
一方面,农户余粮已基本见底,贸易商库存也在不断的减少,各级储备小麦轮换出库虽逐步成为市场的重要供给,但由于轮出的基本2011和2012年小麦,多年的存放后品质有些下降,制粉企业仍需要从市场上采购部分小麦掺混使用。据
了解,往年南方的小麦都流向北方,而今年的小麦流向却一反常态,主要的原因是上年南方小麦受灾严重,质量偏差。由于山东西部、河北南部、河南北部的小麦由于品质好,近来南方面粉企业为了稳定面粉质量不惜高价从北方采购小麦。
另一方面受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底价高企的限制,临储小麦对市场的有效供给效应短期仍难有实质性放大。目前临储小麦竞拍底价2500元/吨,成交均价基本在2490—2520元/吨,再加上出库及一些相关费用进厂价高达2600元/吨左右。虽然市场也曾期盼国家能出台类似玉米竞拍的补贴政策,但是小麦竞拍政策始终并没有松动的消息。笔者认为,鉴于市场流通小麦粮源偏紧的现状,后期的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成交或会继续好转,但受抑于高企的拍卖价格,政策性粮源大批量进入市场恐怕仍不现实。
内外差价处于高位,进口影响不容小觑
3月份,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下调2015/16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预估,美国小麦期末库存预估也维持不变,报告数据温和利多市场。国际小麦虽仍整体承压于供需宽松局面,但市场行情在下探新低后出现阶段性反弹。3月31日,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投最活跃的CBOT小麦期货报每蒲式耳4.73-1/2美元,周比上涨约2.8%,月线攀升4.5%,本季度上扬0.7%。
尽管近来国际小麦价格有所反弹,但当前国内外小麦价差仍处于高位水平。3月底4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197美元/吨,合人民币1280元/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715元/吨。而广州港国产红麦价格为2550元/吨,与美软红冬麦价差约835元/吨。由于进口利润较高,刺激我国小麦的进口的效应仍然较大。
海关总署进口数据显示,2016年2月中国进口小麦11万吨,同比减少19.4%但1-2月累计进口35万吨,同比增加65.4%。2015/2016年度以来(去年6月至今年2月),我国已累计进口小麦235.47万吨,同比增长221%。国家相关机构预计,本年度小麦进口总量为300万吨,同比翻倍。
春节过后,南方销区制粉企业对主产区小麦需求下降,主要原因是进口小麦价格具有优势,面粉厂采购进口小麦较多,国内主产区小麦南下受抑制表现明显。